【技術干貨】—養鵝的溫濕度及防疫程序。發表時間:2019-04-09 00:00 1 、溫度。 鵝是恒溫動物,而0~7日齡尤其是3日齡的雛鵝因低溫造成的傷亡最多。雛鵝在26℃以下的低溫環境中會相互擁擠扎堆,扎入堆里面的雛鵝出汗窒息死亡,如果人工撥散擠堆的雛鵝,出汗雛鵝在低溫環境中又會很快著涼感冒,并且人走后又扎堆,反復多次后,不僅感冒更多,而且多次出汗后引起叨毛形成僵鵝。 若不及時調整室溫,就會引起死亡和造成大批弱雛,給整個養鵝工作帶來重大損失。造成低溫的主要原因是育雛室的保溫設備不當和管理不力。 養育雛鵝的溫度要求是適宜而均衡,即0~7日齡鵝的育雛溫度以30℃~32℃為宜,7日齡后,每周下降2℃。晝夜24小時保持均衡,高低溫差不超過2℃~3℃,尤其是凌晨時間、寒潮、雨雪天更要保持均衡。 雛鵝對環境相對濕度的要求雖不像對溫度那樣嚴格,但決不能掉以輕心,否則會造成損失。由于很多人認為鵝屬水禽,又不了解鵝的生理特點,錯誤認為育雛階段濕度高比低好,忽視控濕措施,使育雛室內相對濕度維持在80%以上,這是錯誤的。其實特點是在高溫(30℃以上)高濕或低溫(24℃以下)高濕的環境中,雛鵝精神萎頓,食欲減退,不想活動,呼吸困難,拉稀,絨毛松亂,突出表現是叨毛,嚴重時整個頭頸、背部的絨毛全部被叨光,外觀好像人工用熱水燙光拔凈一樣。 嚴重導致生活力、抗病力減弱,容易發病死亡,不死者也是僵鵝,失去飼養價值。在適宜的環境溫度范圍(即等熱區內),相對濕度應在55%~70%,適于鵝體正常生理活動需要,若超過此限,隨著濕度增加,鵝體的代謝機能就會失衡。 特別是高溫高濕環境,因為鵝體無汗腺從而以蒸發散熱為主,而鵝皮脂較多蒸發散熱極差,極易造成散熱受阻,產生不舒服的感覺,于是,就以叨毛的方式散熱,直至把絨毛叨光。 同時,高溫高濕的環境,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的孳生,使飼料和墊料更容易霉變,鵝群的發病率也隨之增高,特別是霉菌毒素中毒會造成更嚴重傷亡,高溫高濕環境還會引發中暑。 若雛鵝在相對濕度40%以下干燥環境中,不能及時供給飲水,48小時左右即可發生脫水癥,使黏膜干裂,引發呼吸道病,長期干燥會抑制絨毛生長??傊?,形成高溫環境的主要原因是通風不良,育雛前排濕措施不力,關鍵是認識不足和管理不當。 |